我国供应能力将持续提升特种工程塑料过剩隐忧已现?
工程塑料是指被用做工业零件或外壳材料的工业用塑料,其强度、耐冲击性、耐热性、硬度及抗老化性能均十分优异。
根据各种工程塑料不同的使用特性,通常将塑料分为通用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其中,特种工程塑料是指综合性能较高,经常使用温度在150℃以上的一类工程塑料,最重要的包含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等,特种工程塑料具有独特、优异的物理性能。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将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砜、聚醚砜、聚芳酯、聚苯醚、特种聚酰胺及其改性材料、液晶聚合物等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产品纳入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不断为我国工程塑料产业向国外产业纳新提供动力,持续推动产业技术工艺水平提升。
此外,五部门《关于推动轻工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还提出加强工程塑料产品的升级创新;国务院《关于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则提出遵循区域协调、互惠共赢原则,依托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建设工程塑料展示交易中心,为国内企业走向世界提供推力。
特种工程塑料生产企业主要有杜邦、陶氏、GE、巴斯夫、三井化学等海外企业和金发科技、中研股份、普利特、沃特股份等国内企业。国内特种工程塑料生产企业在研发、技术、创新、品牌、规模等方面与海外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高端市场多不具备竞争优势。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特种工程塑料在建、拟建项目增多,国产化进程加快。如沃特股份年产2.0万吨LCP树脂材料项目及年产4.5万吨特种高分子材料项目,金发科技新增年产1.5万吨PA10T/PA6T合成树脂项目等。随着相关在建、拟建、扩建项目投产,我国特种工程塑料供应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特种工程塑料综合性能优异,近年来,轻量化、高端化、小型化、以钢代塑的发展的新趋势,为特种工程塑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以聚醚醚酮为例,受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拉动,我国聚醚醚酮市场需求呈高速增长态势,2016-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8.6%以上,2021年,我国聚醚醚酮市场需求量增长至1500.0万吨以上。
中国对特种工程塑料的研发起步总体较晚,同时由于特种工程塑料的技术壁垒较高,且与通用塑料、工程塑料不同,特种工程塑料的生产技术在全世界内就没有转让许可的案例。
现有企业的技术均来源于自主研发(不含收并购、合资等),中国特种工程塑料产业直至2000年之后才陆续实现国产化。2010年之后,聚苯硫醚、高性能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液晶聚合物等特种工程塑料及下游制品的产业化发展提速。
近几年,受益于技术进步及市场需求刺激,特种工程塑料国产化进程明显加快,国内企业纷纷投资建设特种工程塑料项目。
截至2023年3月底,中国聚苯硫醚、高性能聚酰胺、聚酰亚胺、聚砜、聚芳醚酮和液晶聚合物6类产品合计产能达23.28万吨/年,较2021年增加3.45万吨/年。目前仍有较多新建拟建项目,预计2023年合计新增产能约6.2万吨/年,至2023年底,预计上述6类产品的合计产能将接近30万吨/年。
2022年,中国各种特种工程塑料市场总消费量约为16万吨,市场规模达170亿元。其中高性能聚酰胺、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和聚酰亚胺是需求较大的四类产品,汽车与电子电气是主要的下游应用,与海外市场消费结构基本一致。
汽车轻量化/电动化、电子科技类产品升级换代仍将是带动中国特种工程塑料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消费增长约为7.5%。
随着国内技术的突破,国内特种工程塑料供应端的增长逐步由内外资齐头并进转为内资主导。但是,目前国内特种工程塑料部分产品已有产能过剩迹象,同时未来仍有大量规划产能,行业产能扩建速度已明显高于需求增速。
预期未来,国内特种工程塑料生产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将会愈发激烈,建议国内企业在扩张产能的同时要注重降低产品成本和产品质量和品质稳定性的提升。